原标题:牛奶过敏和乳糖不耐受,你还傻傻分不清楚吗?
相比于其他食物过敏原,CMA的机制很复杂。CMA不包括奶类引发的其他不良反应,如乳糖不耐受,这些不良反应不是由免疫反应介导的,但很多时候,牛奶过敏常常与牛奶相关的消化问题相混淆。在全球范围内,约有70%的人缺乏分解牛奶中糖分的酶,对乳糖不消化从而导致的一些列症状,这种情况被称为乳糖不耐受症,可引起腹胀、腹部绞痛和腹泻,但不会危及生命。也正因为乳糖不耐受症是如此常见,导致大家不认为牛奶过敏是可以显著或严重的东西。
乳类食物中含有一种特有的碳水化合物——乳糖。乳糖是由一个葡萄糖和一个半乳糖组成的一个双糖分子结构。摄入的乳糖在经过十二指肠和空肠时,就被小肠内的乳糖酶水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两个单糖,被肠道吸收利用。婴儿断奶以后,体内乳糖酶的合成会逐渐减少。如果因种种原因导致小肠内缺乏这种乳糖酶,大量未经消化的乳糖就可以顺利抵达大肠。大肠内的一些细菌利用乳糖发酵,产生大量气体,从而导致腹胀、腹泻、腹痛等症状,这就是乳糖不耐症。
乳糖酶缺乏不仅会引起胃肠道不适,还会影响蛋白质、钙、铁等营养素的吸收,增加营养不良、骨质疏松等疾病的发病率,严重的还会造成儿童生长发育迟缓。而在东方人的饮食结构中,由于平时食用牛奶及奶制品较少,因而在一部分人体内乳糖酶不足或缺乏,因而喝牛奶后更容易出现乳糖不耐症状。
CMA,更确切地说是对牛奶中的蛋白质过敏。每100毫升牛奶中大约含有3克蛋白质,包括酪蛋白和乳清蛋白,这两种蛋白质都有可能导致过敏。
原标题:牛奶过敏和乳糖不耐受,你还傻傻分不清楚吗?
关键词:蛋白质,婴儿,牛奶蛋白过敏,食物过敏,乳糖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