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标题:网上又疯传“打针西瓜” 专家:打针没必要
溶液在西瓜瓤内可扩散 “添加剂”溶液颜色明显要比瓜瓤的颜色红艳很多,从西瓜底部注射后,将西瓜切成两半,注射过的那一半西瓜颜色发生了变化,但只限于注射针孔一侧。注射针孔一侧的西瓜瓤,汁液丰富,颜色鲜艳,透出淡淡的紫红色,而未注射的一侧瓜瓤汁液不够丰富,红色中略微泛白(图3)。
为了证明两侧瓜瓤汁液的颜色,将两张纸巾放在两侧瓜瓤上,注射一侧的纸巾很快被染成淡淡的紫红色,而未注射的一侧,纸巾只有淡淡的粉色,两侧颜色对比非常明显(图4)。
经过半小时后,再次观察时,两侧的瓜瓤颜色仍然略有差别,但重新放置上去的餐巾纸,颜色却相差无几,仔细分辨,才能看出注射一侧仍有一些淡淡的紫红色(图5)。
注射针头长5厘米,瓜皮厚约0.5厘米,而瓜的半径约为15厘米,从底部注射进去的溶液,在切开时,已经“运动”到了西瓜的切开面。由此可见,溶液在瓜瓤是能够扩散的。但未注射一侧的瓜瓤始终未见“添加剂”溶液的颜色,注射进去的溶液似乎被里侧的瓜瓤吸收,从西瓜的切面,无法看到蛛丝马迹。
针孔能否隐藏?
打针瓜两小时后针孔明显 在网上,一些人提出了通过瓜皮上是否有针孔来判断,注射瓜是否存在。实验中,瓜皮上的针孔,使用大针筒注射的针孔非常明显,即使处于隐蔽的瓜蒂处,也能够轻易找到。而小针筒注射的针孔,处于青黄色瓜皮处的,如果仔细辨认,还能看到,但如果针孔位于瓜蒂处或者深绿色条纹中,要想辨认出来,就非常困难。
但将注射过的西瓜存放两个小时后,瓜上无论是大小针孔,都能看到外圈开始泛黑,即使是小针孔,也无所遁形(图6)。
原标题:网上又疯传“打针西瓜” 专家:打针没必要
关键词:心理,缺钙,西瓜